以前在台灣的時候,史先生去健身房時總要聽podcast(播客),

當時的我興趣缺缺也沒有深入去瞭解那是什麼

直到搬來加拿大後,下載了一些podcast試聽,很快的就愛上podcast

podcast就像電視一樣,有各種不同的頻道

例如投資、理財、犯罪心理、歷史、與CEO對談等等包羅萬象,差別在它是用聽不是用看的

不但對英文聽力有幫助,也增長需多知識

podcast在西方已流行很久,但很可惜的在亞洲尚未普及

之所以講到podcast,是因為我聽到The Minimalists的podcast

兩位主持人為Joshua Fields Millburn & Ryan Nicodemus,美國人

他們從部落客開始、寫書、播客到今天五月有一部相關的紀錄片


The Minimalist為北美的一種新風氣,新潮流,也越來越多人開始往崇尚這個新的生活態度

Minimalism極簡(簡約)主義 - 極簡主義是二次大戰以後興起的藝術派系,將此宗旨發揚光大的人為Joshua跟Ryan,他們把此主義套用到生活態度,重新定位生活。他們兩位美國人都曾經在令人稱羨的集團公司裡面工作,年收入都有美金6位數,有了優渥的薪資可以買更多東西,他們擁有名車、大房子、名牌衣服、鞋子等等,但內心是空虛的。因為賺的、花的多、債也多,出現壓力、焦慮、失落跟憂鬱等問題。加上平均工時為70-80小時一週,他們沒有掌控自己時間的能力,所以2010年開始回歸到極簡主義的原則,重新審視自己,並於2011年三十歲左右,相繼離開了集團公司的工作。

極簡主義照字面看起來,無疑就是不能有強烈的物慾、不能擁有房子、車子或電視、沒有職涯而且要住在偏鄉、一定要成為部落客、不能有小孩、身邊的物品不能超過100樣等。以上是開玩笑的,並非極簡主義的宗旨,但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種新的生活態度,主要是因為無法達到以上的「限制」。實際上極簡主義只是一個協助你找回自由、找回生命的意義、解放自我、遠離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行為,找到心靈上真快樂的一種工具。重點是我們現在常常賦予物品太多餘的意義,而忽略掉最基本的健康、家庭、感情、生活跟自我成。極簡主義對每個人的幫助不一樣,若擁有車子、事業、房子等會讓你開心,那就去追求吧,極簡主義只是幫助你可以更有意識地、更自由地做這些決定。

那到底什麼是極簡主義?

踢除我們的不滿
找回時間掌控權
活在當下
追求自己的熱情與理想
探索我們的使命
感受真正的自由
創照更多、消費更少
專注在我們的健康
致力於個人成長
超出對自己以外的貢獻
讓自己從多餘的物品中獲得自由
探索生命的意義

極簡主義不是專注於在減少減少減少,反之,強調騰出更多空間填滿更多:更多時間、更多熱情、更多經驗、更多成長、更多貢獻、更多滿足、更多自由。屏除生命道路上不需要的東西,騰出更多。把極簡主義具體套用到我們的生活裡,我們終於可以找到僅存的快樂,每個人不都在追求快樂?極簡主義追求的快樂不是靠外在的物品,而是生活本身,從現在開始改變你的想法跟習慣,去追求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東、追求你要過的生活與快樂。

從The Minimalists簡客與聽眾的對答上,我想我們在物質方面是朝著簡客方向前進

但是心靈層面還在努力

每個人的物慾感都不同,「從簡」在資本主義發達的社會中,變得無所適從

生活周遭充斥著置入性行銷的廣告、追求品牌的品牌迷思、大型賣場的品牌陳列、無形中的鼓勵消費等

然而史先生是個物慾極低的人,東西越少越好,東西一多他就有壓迫感、焦慮

因為他,改變了我的購物習慣、物質慾望降低許多

想買東西的時候,會先反問自己「是需要還是想要」

這個問題讓我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花費、家裡也不會堆積過多只用一、兩次的東西

在台灣的我,每天出門或上班時一定要穿不一樣的衣服

跟朋友出去時,一定要特意打扮,穿上最新的衣服 ;

搬到加拿大以後,更是連逛街的慾望都沒有

到目前為止,還是只穿著從台灣帶過來的衣服,沒有為衣櫃添購任何一件新衣

現在真的需要某種東西的時候

我們會先上Craigslist網站看有沒有人要免費贈送的

一來可以省錢,二來是繼續利用,愛護地球

沒有的話,就會去二手店看看

很多二手店的營收都是捐去各大慈善案機構

不但買到自己要的,也買到了快樂跟滿足感

更多關於The Minimalists,請見網站http://www.theminimalists.com/about/#the_mins

arrow
arrow

    Chii12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